暗示

返回首页暗示 > 第十七章 研究项目引发的血案

第十七章 研究项目引发的血案

  她扭头看了一眼窗外的雨,接着说道:“见我有意邀约,丁俊文就开始频繁地到医院探望。三天后,我做好伪造报告,向他发出邀请。那天午后回到家,我径直带他进了书房,故意试了好几把钥匙,才打开我丈夫的书柜。我们把书柜里的资料全都搬到地上,一份一份地查看、整理。每次发现一份不太了解的文件,我就会询问丁俊文。很快,我们就翻到了伪造的《M成瘾性的实验研究报告》。”

  “丁俊文当时是什么反应?”我拿起笔问道。

  “停止了一切动作,甚至停止了呼吸,像个雕像一样凝固在原地。”

  “冻结反应。”我点点头,“研究报告的出现,对他而言,是一种突如其来的威胁。”

  “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冻结反应。”她说,“冻结的状态,至少维持了5秒。”

  我在笔记本上写下“冻结5秒”,随即问道:“怎么解读?”

  “说明事情可能比我想象得更为复杂。”她分析说,“一种威胁,无论大小,最多让人冻结一到两秒,这是本能反应,不是想装就能装出来的。持续5秒的冻结,说明他当时感受到的威胁不止一种,而且几种威胁之间,存在某种联系——因果或是递进。”

  看来,事情确实非常复杂。我不禁觉得好奇:在看到研究报告的一瞬间,丁俊文都想了些什么呢?

  叶秋薇轻轻咳嗽一声,打断了我的思索,随后接着说道:“5秒之后,他回过神,迅速把报告拿到手里,再次冻结了一秒。片刻后,我叫了他一声,挪到他身边,把报告的题目念了出来,刚刚想要有所行动的他,立刻出现了第三次冻结。”

  “之后呢?”

  “我把报告拿过来,随手翻了翻,自言自语说,奇怪,这是什么报告,我怎么从来没见过啊?M的成瘾性——我用疑惑的语气问:丁哥,所里有过这个研究么?他迟疑两秒,肯定地摇摇头,说没有。我一边轻轻敲打地板,一边用不经意的语气自语:从来没听说过M有什么成瘾性啊,M会有成瘾性么?话音未落,他就再次说了一句:没有,这次毫不迟疑。”

  即便是我,也明白两句“没有”所表达意义截然不同。

  迟疑,是思索过程(意识)的外在表现,面对简单问题的迟疑,即面对简单问题的思索(意识活动),通常会带有社会目的性,随后给出的回答,自然也会带有欺骗或隐瞒的成分。而不假思索的本能回答,通常是无须怀疑的真话。

  也就是说,丁俊文知道研究所里进行过M成瘾性的相关研究。但是,研究结果却显示,M确实不存在致人成瘾的可能。

  我想不明白:若如此,那份研究报告又有什么意义呢?

  我只能听叶秋薇循序渐进地说下去:“叶老师,请继续。”

  “你应该能明白,我就不多解释了——”她对我观察片刻,接着说道,“从丁俊文的反应来看,他是研究的知情者,他还知道,M确实并不存在致人成瘾的可能。我当时也觉得很奇怪,耗费一年的M成瘾性研究最终失败,那份报告又存在何种价值呢?我相信,一切不合理的表象背后,总会存在一个合理的理由。我决定暂时不想那么远,继续观察丁俊文的反应。”

  她顿了顿,我赶紧请她继续。

  “经过一番挣扎,他最终平静下来,掩盖了情绪,继续帮我整理资料。不久,我们开始翻看我丈夫的工作笔记。丁俊文把07年6月到08年5月之间的几本笔记都拿到自己跟前,一页一页地翻看。不久,他大概是注意到了关于M物化性质的记录,就问我:叶老师,秦老师的这些笔记,你都看过么?我说没有,他似乎松了口气。”

  “松了口气?”我不太理解丁俊文的这一反应。

  “大概也不想让我受更多牵连吧。”她一带而过,接着讲述,“大概过了两分钟,他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,有意思的是,他看了一眼号码,第四次出现了冻结反应。”

  我看着她,几秒后才反应过来:“这个人,对他是一种威胁来源,很可能也和整件事有所牵连。”

  “没错。”她喝了一小口水,“当时,我突然有了主意。趁他在书房打电话,我借机去客厅倒了两杯水,并在他的水里加了一点呋塞米(一种高效利尿药)。几分钟后,我回到书房,他已经打完电话。他确实渴了,很快就喝完大半杯水,五分钟后就匆忙地去了厕所。趁这个时候,我打开他的手机,迅速翻了翻,并记下了他之前接到的号码。通话记录显示,他当时经常和那个号码联系,却没有把号码加入通讯录。”

  我把这些记录下来,对她说:“看来,这个号码就是下一个重要线索。”

  “对。”她胸口明显地起伏了一下,“我不能明问,只能暗查,所以至此,丁俊文对我来说,已经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。”

  “所以你就决定让他死?”看着一脸平静的她,我有些心惊胆战。

  “一来,是为了继续打乱他们的计划。”她脸上闪过一个奇怪的表情,“二来,我也是为了自保。”

  “自保?”

  她坐直了身子,认真地说:“我很快就发现,自己低估了他。”

  “低估?”

  “那天傍晚,丁俊文离开时,说是要把几份未完成的研究报告带回所里向领导汇报,其中自然包括我伪造的那份。晚上,我又回了一趟家,发现记有M物化性质的工作笔记也不见了,应该是丁俊文趁我离开书房时,悄悄藏到了身上。”

  我胸有成竹地问:“你离开书房,除了想给他下药,也是为了给他拿走笔记的机会吧?”

  “是。”她说,“之前我就说了,我要让他顺理成章地带走伪造报告和笔记,以消除我对他的潜在威胁。可是,他却并未因此打消疑虑,反而加重了对我的猜疑。”

  “为什么?”我想不通。

  她略加思索,继续说道:“那天深夜,谨慎起见,我又去了一趟网吧,刚登陆论坛,就看见了他的新留言。他再次问起我那位‘C大同学’的事,并意味深长地警告我,关于M成瘾性的研究十分危险,让我想办法删掉帖子,以后也不要再提及相关内容。”

  “看来,他知道的还真不少。”我倒吸了一口凉气,“你是怎么回复他的?”

  “我没有回复,想看看他接下来会怎么做,不久,他又发来一条信息,问:你是Y老师么?”

  “Y老师?”我猛地一惊,“你觉得,Y是暗指你的姓氏么?”

  “谨慎且高明的试探。”她对丁俊文的行动颇为赞许,随后又分析说,“如果Y确实是在暗指我,那么,他显然已经开始怀疑我了。见我一直没有回复,他又给我发了一条信息,说,不管你是不是Y老师,为了您的安全,都请不要再提M成瘾性的事,这很危险。”

  我猜测说:“他让你感受到了极大威胁,所以你决定杀了他?”

  “事情的发展远超我的想象。”她说,“两天后,C大的一位化学教授出了事——好端端一个人,突然割腕自杀了。校方封锁了消息,是一位老同学无意中当作秘闻说给我听的,他是C大化工学院的一个助教。他说,那位老教授平时总是乐呵呵的,根本不像是会自杀的人。他还告诉我,那位老教授姓杨。”

  我一愣:“这么说,Y也有可能暗指这位老教授了?”

  “有这种可能,但我没办法确定。”她停了两秒,十分细微地叹了口气,“得知这件事之后,我迅速联想到了我丈夫。”

  说到这里,她停下来看着我。我翻了翻笔记,很快明白过来:秦关主动吸取剧毒气体,杨姓教授割腕自杀,两件事,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。

  “那位杨教授也接触过M成瘾性的研究?”我问。

  “我查了整整两天,才找到一点蛛丝马迹。”她说,“2003年,杨教授曾经在一本学术期刊上,参与发表过一篇探讨M药理特性的文章。文章主要是探索与推想,内容很浅,但我还是坚信,正是那篇论文,以及我和丁俊文在网上的交流,导致了杨教授的自杀。”

  我倒吸了一口凉气。之前想象中的那张大网,已经开始若隐若现。

  “你后悔么?”我又问。

  “不后悔,我当时完全被理性控制着,已经很难单凭感性产生情感了。”她回答说,“这件事让我明白,丁俊文在整个计划里,似乎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这坚定了我把他引向死亡的决心。”

  我点点头,沉思片刻,说道:“那接下来,就说说他的死吧。资料里说,是他的妻子把他推下楼的,他妻子有偏执型精神分裂,我相信你有足够的能力利用这样一个病人。能不能说说过程。”

  “偏执型精神分裂——”她微微摇头,“正常人和纯心因的精神病人之间,根本不存在明显的界限。她的‘病’,是我引导出来的。”

  我放下笔,惊讶地看着她:“你是怎么做到的?”

  她端起杯子,把玩了一会儿,轻轻抿了一口:“事情要从明胶改性聚合物项目的后半年说起。”